奥古拉斯豫剧资讯网
首页 > 豫剧名家 > 苗喜臣苗娃

苗喜臣苗娃

苗喜臣,男,豫剧旦角。艺名“苗娃”。出生在山东省曹县城东北三十五里的苗树村(今属定陶县)。 苗娃自幼家境贫寒,一家五口,全靠其父苗林庄及其母赵氏耕种几亩薄田度日。不幸在他八岁那年,家乡接连上了几次大水,接着便是几度灾荒,几亩薄田先后卖掉,又靠乞讨为生。在乞讨过程中,一个姐姐失落在安徽蒙城,一个妹妹至尽杳无音信。为了糊口活命,1914年,十二岁的小苗娃便进了山东省成武县南老余楼科班学戏,先后拜李俊轩、李新贵为师,学唱小生。 小苗娃生性聪明,勤于心计,又肯下工夫。因此不到三年的时间便会戏三十余出,再加上他扮相俊美,嗓音宏亮,一时间响遍了山东曹县、定陶、成武等地。1919年,年芳十七岁的小苗娃来到河南(并改唱旦角),先后入了夏邑县三班、虞城刘家班、周家班、张家班及刘屯班。由于他为人正派,艺术超群,每到一个戏班,便被公称为“掌班”。这期间,又先后应邀到商丘大舞台及开封永安舞台与豫东名小生黄儒秀、开封名须生杨金玉同台演出。解放前夕,战火烽起,灾荒连绵,农村戏班纷纷解体,苗喜臣先生即落户夏邑县道口急务农。1954年7月,被夏邑县豫剧团聘请为教师,并被选为副团长之职。 1961年春,苗喜臣先生所教的学生均可以成才,同时,一生为人正直的他,自认为自己年老力衰,失掉了演出能力,不愿拖国家与集体的后腿。择日,他坚决要求反乡生产,搞业余演出活动。他自回到乡间以后,一边参加生产劳动,一边辅导业余剧团。在他后二十多年的生涯里,先后亲自参加与辅导的业务剧团有砀山县朱庄剧团,夏邑县太平剧团。传戏数百出,带徒数百名。 1962年秋,苗喜臣先生应邀参加了河南省名老艺人座谈会。会上,他报出剧目八百七十八出,并为大会献演了《女探山》。同时,,向马金凤、桑振君传授了《打金枝》、《捡柴》等传统唱腔选段,又被省戏校请去讲课数小时。同年底,应淮阳县豫剧团邀请赴淮阳豫剧团传戏授艺三月有余,树戏四十余出。 1964年又应商丘市豫剧团传戏授艺半年,教戏五十余出。多年来,苗喜臣先生口述笔录传统剧本不下百余出,其中有七出被收入《河南省传统剧目汇编》,为豫剧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 苗喜臣先生扮相俊美,音韵婉转,声腔明快,拖腔花哨,吐字清晰,做戏认真,而并且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。因此,他有唱必响,在豫东一带极负盛名,有人传颂说:“扒了房子卖了地,也得听听苗娃的戏!” 苗喜臣先生会戏极多,能包册的不下三百出,能配演的不下五百出,是有名的“戏篓子”。他一生经常演出的拿手戏有:《桃花庵》、《洪月娥背大刀》、《吕布戏貂禅》、《姚刚征南》、《刘莲争东》、《打金枝》、《骂金殿》、《曹庄杀妻》、《牧羊圈》、《富贵图》、《日月图》、《卖苗郎》、《收姬昌》、《头冀州》、《宇宙锋》、《刀劈杨蕃》、《三上关》、《坐桥》、《老征东》、《五凤岭》、《豹头山》、《玉虎坠》等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常香玉大祭桩全集豫剧全场 苗喜臣苗娃
苗喜臣,男,豫剧旦角。艺名“苗娃”。出生在山东省曹县城东北三十五里的苗树村(今属定陶县)。 苗娃自幼家境贫寒,一家五口,全靠其父苗林庄及其母赵氏耕种几亩薄...
河南豫剧大全李豁子 苏芝兰
苏芝兰,女,豫剧旦角。河南开封市人。 1957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,毕业后分配到河南豫剧院一团。经常香玉亲授,学会了《红娘》、《大祭桩》、《断桥》等“常派...
打金枝全集完整版原唱豫剧 苏兰芳苏金兰
苏兰芳,女,豫剧演员。河南登封人。乳名苏金兰。 自小流浪在郑州被苏占奎收养,10岁入郑州太乙班学艺,师从豫西调一代宗师周海水,师姐妹三人,即汤兰香、苏兰芳...
七品芝麻官全场豫剧 胡发生
胡发生,男,豫剧须生。生于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西管茅村。 少年家贫,主动从艺,随农村剧团鼓师朱本奎学艺。极力模仿豫西一带影响较大的老艺人“狗尾巴”王随朝。一...

强力推荐